查看原文
其他

首位印在英镑上的艺术家,他究竟有多伟大?

党雪茜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8



威廉·透纳斯塔法岛的芬格尔岩洞》(Staffa, Fingal's Cave),布面油画,90.8×121.3cm,1831-1832年,美国新纽哈芬耶鲁英国艺术中心藏



目前,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正在举办“透纳笔下的现代世界”展览,呈现艺术家在1790-1840年间完成的画作。在这50年里,透纳首次观察到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现代生活。蒸汽和烟雾带给他运用颜色和表现主题的新方式,以更好地捕捉新世界的到来。




威廉·透纳《自画像》(Self-Portrait),布面油画,74.3×58.4cm,1799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约瑟夫·马洛·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推动英国风景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像很多艺术家离世后才得以成名,透纳的艺术道路一直都很顺畅:10岁时展现绘画才能后被称为神童;14岁进入皇家艺术学院;26岁成为皇家美术学院的正式院士并随后任透视学教授;不到30岁就开设了个人画廊并拥有无数贵族委托人……


威廉·透纳《威尼斯运河》(Venice, from the Porch of Madonna della Salute),布面油画,91.4×122.2cm,1835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威廉·透纳《The Burning of the Houses of Lords and Commons, 16 October, 1834》,布面油画,123.5×153.5cm,1835年


透纳以带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表现自然世界而闻名。他悉心研究自然界中光的强度,通过光影色彩、构图转变等方式不断刻画出不同风景。其甚至亲自出海经历风暴,进而悉知海上云彩和风雨的真实活动,开创了带有故事色彩的海上风景画。这些创作向人们证明了绘画的纪实性。


威廉·透纳《运输船遇难》(The Wreck of a Transport Ship),布面油画,172.7×241.2cm,1810年,葡萄牙里斯本古尔班基安博物馆藏
威廉·透纳《Ostend》,布面油画,91.6×122cm,1844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少有为、在世即功成名就的绘画大师,却在年过60以后跌落荣誉顶峰。他的晚年作品饱受非议,这是因为其艺术风格已远超以前的作品,甚至远超那个时代多数艺术家、评论家和观者所能理解的范畴。


威廉·透纳《警告汽轮浅滩的讯号》(Rockets and Blue Lights to Warn Steamboats of Shoal Water,布面油画,92.1×122.2cm,1840年,美国克拉克艺术学院藏


在画布之上,威廉·透纳记录了那些历史上黑暗的时刻和鲜活的工业景色。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画画并非为了让人理解,而是希望向人们展示这样一幅场景到底是怎样的。”透纳坚定捍卫着“现代艺术家”的意义——与其同时代的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曾给予他这一称谓。


威廉·透纳《月光下的煤港》(Keelmen Heaving in Coals by Moonlight,布面油画,92.3×122.8cm,1835年,美国国家美术馆


盛名之下的至暗时刻


1839年,透纳几乎花了一整个夏天阅读一本关于贩卖奴隶的书,其中描绘了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掠夺贩卖奴隶的黑幕——当一种传染病在一艘名为“桑格号”(Zong)的利物浦奴隶船上肆虐时,船长下令进行一场残忍的挑选活动,将他认为撑不下去的奴隶——多为生病和垂死者共132人扔进海里,因为只有他们在海上失踪而不是死在船上,他才可以拿到保险金。


威廉·透纳《奴隶船》(Slave Ship),布面油画,90.8×122.6cm,1840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奴隶船》(Slave Ship)树立了透纳作为“现代艺术家”的声誉。画布之上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猩红色的天空映衬着汹涌澎湃的海水,死鱼和奴隶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随着海浪翻滚,运送奴隶的船却早已远去……饱和度极高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将这场残酷却鲜为人知的历史重现,直击观者灵魂。


《奴隶船》中逐渐远去的帆船
《奴隶船》中死鱼的细节
《奴隶船中随海水翻动的奴隶尸体

透纳出生即生活在奴隶贸易被废除的时代,飞速兴起的工业革命使人们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英国历史上这段难以启齿的黑暗时刻。而他却有意重提历史,将触目惊心的真实事件再次曝光于大众眼前,用激烈的颜色控诉资本主义产生的恶果。


威廉·透纳《捕鲸者》(Whalers,布面油画,91.8×122.6cm,1845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罗斯金看到这幅作品后十分沮丧,他评论道:“如果只能用一幅画证明透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非《奴隶船》莫属。与其他风景画家不同的是,透纳在创作中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他通过自然风景的多变把扭曲怪诞的情绪凸显出来,同时又不违背自然。透纳本可以继续做英国人长时间以来钟爱的画家,但他却选择用充斥着混乱和黑暗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一个隐藏在盛名之下不为人知的自己。

威廉·透纳《海上灾难》(A Disaster at Sea,布面油画,171.4×220.3cm,1835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威廉·透纳《Wreckers—Coast of Northumberland, with a Steam-Boat Assisting a Ship off Shore》,布面油画,90.5×120.8cm,1833-1834年,美国新纽哈芬耶鲁英国艺术中心藏



风景之中的悲观主义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本该实现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梦想与现实相差甚远——英法战争打得异常艰难、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群众骚乱导致工厂机器被肆意破坏……此时的透纳虽已小有成就,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单纯的风景创作,而是将目光投向社会结构深层。


威廉·透纳《滑铁卢战场》(The Field of Waterloo),布面油画,171.4×220.3cm,1818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滑铁卢战场》中堆积如山的尸体和穿梭其中的母子


因此,其作品总是将历史事件引入风景创作之中,具有深远意义。如代表作《滑铁卢战场》(The Field of Waterloo)中,压顶的黑云旋涡、光影交错的天空等自然景观都在烘托战争的惨烈——画面中间的一对母子正穿梭于尸堆中寻找着爱人和父亲……


威廉·透纳《迦太基帝国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Carthaginian Empire,布面油画,155.5×230cm,1815年,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威廉·透纳《阴霾与黑暗:洪水灭世之夜》(Shade and Darkness: The Evening of the Deluge),布面油画,78.7×78.1cm,1843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通过作品我们不难看出透纳在传达着一个普遍的战争真理,即战争带来的迫害与痛苦远比胜利时那一瞬间的荣耀更为深刻。他意识到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艺术家,应当靠画笔来记录事实,把隐藏在光明和美好背面、不被歌颂却仍然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者。


威廉·透纳《暴风雪:汉尼拔率领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Snowstorm: Hannibal and His Army Crossing the Alps),布面油画,146×237.5cm,1812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威廉·透纳《暴风雪:蒸汽船驶离港口》(Snowstorm: Steam-Boat off a Harbour's Mouth,布面油画,91.4×121.9cm,1842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透纳对于人类悲惨命运题材的迷恋很大程度来源于其成长背景。他早期的少年时光十分艰辛,父亲是理发师,母亲精神失常,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把画作放到父亲理发店的橱窗内售卖。这些经历使透纳对人类底层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因此,他风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几乎都是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以及在重大灾难前难以自保的人们。他用强大的自然力量包围着渺小的人类,通过夸张的比例、色彩明暗的对比来强调他对脆弱生命所持有悲剧性的特殊感受。


威廉·透纳《战争:流亡者和石贝》(War: The Exile and the Rock Limpet,布面油画,79.4×79.4cm,1842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威廉·透纳《白马上的死神》(The Fall of Anarchy),布面油画,59.7×75.6cm,1833-1834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与时俱进的艺术家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从手工时代逐步进入机器时代。这个时期也是透纳创作的晚期,他完全依照自己的本能意识去创作,同时将自己对工业时代最切身的感受同自然的魅力相结合。


威廉·透纳《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1838),布面油画,59.7×75.6cm,1839年,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1838年,为英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战舰无畏号”退役并被拖去解体。透纳目睹了战舰被拖走的过程,追随着它到废弃厂并在那里做了更多研究。作品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中,一艘不起眼的小型蒸汽船正牵着收帆的战舰缓缓驶向远方,在平静的海面上、夕阳的光芒下结束其辉煌生涯。


在这件作品中,桔红色的晚霞、淡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海水无不烘托风帆时代的没落与蒸汽时代的到来。观者在惊叹于画家细腻笔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强烈而复杂情绪——对爱国主义的崇尚、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对一个辉煌时期结束的惋惜。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中的晚霞细节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中被小型蒸汽船拖拽的战舰

值得一提的是,透纳油画作品中的朦胧感得益于其在水彩绘画技法上的造诣。由于水彩偏淡的颜色无法覆盖色调,经常导致画面上出现水汽氤氲的效果。而其在后期创作时借鉴了该绘画手法,从而更好地记录生活中的蒸汽和烟雾景象。

威廉·透纳《The Red Righi》,纸本水彩,30.5×45.8cm,1842年

威廉·透纳《雨,蒸汽和速度——西部铁路》(Rain, 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布面油画,91×121.8cm,1844年,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铁路》向观者展示了工业革命时代中生活场景与自然景色的对比。罗斯金的旧友曾告诉他这样一个故事:1843年的一天,她乘坐埃克塞特快列车前往伦敦,车厢外大雨倾盆、雾气朦胧。这时,车厢里的一位老先生请求打开窗户,在得到允许后,他把头放在暴风雨中长达九分钟,一动不动地观察并记忆。这位女士出于好奇也将头伸出窗外,可惜除了被淋湿外,她什么也没看见。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铁路》中急速飞驰的列车


一年后,这位女士在伦敦参观画展时意外看到这幅画,才恍悟这是当时那位老先生眼里的雨中场景。正是因为透纳张开双臂迎接工业时代的发明与创新,并在风景作品中运用以铁路、蒸汽、烟雾等工业革命代表事物为主体的构思,他的艺术才教给观者一种对新世界的感知方式。


威廉·透纳《安息:海葬》(Peace: Burial at Sea),布面油画,87×86.7cm,1842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透纳很大程度受到了工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区别于同时代其他风景画家专注于大自然田园牧歌以逃避工业革命所引出的消极情绪,透纳拥抱了生活中的巨变,并将这一时代特有的黑暗、战争、烟雾和水汽等元素以全新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后世理解该时期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种多维度思考。


▲▲▲ 正在展出 ▲▲▲


展览:“透纳笔下的现代世界” (Turner's Modern World)
时间:2020年10月28日-2021年3月7日
地址: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




精彩回顾:

新波普艺术火遍全球,你了解吗?

什么是替代空间?

绘画大师如何创作雕塑与摄影?

















编辑、文  党雪茜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